出品 | 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作者 | 刘彤楠
自动驾驶“感知” 、线控底盘“决策”技术占据了汽车智能化上半局主场 ,智电当L3级别自动驾驶落地提速,时代补齐“执行”这块自动驾驶最后的下半需拼图,成为产业链共同努力的场刚方向。
众所周知 ,线控底盘汽车所有执行控制功能都集中在底盘上 。智电燃油车时代,时代底盘的下半需信号由机械传导 ,驾驶员向执行器下发指令 。场刚到了智电时代 ,线控底盘通过线控改造 ,智电信号传导由机械变为电,时代这让自动驾驶系统零部件下达指令成为了可能 。下半需
“无线控,场刚不自动驾驶”,线控底盘应势而生。
8月23日-25日,电动汽车智能底盘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行,会议期间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 、高校及科研机构专家关于智能底盘及线控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
智能线控底盘为汽车带来很多好处 ,包括但不限于车辆轻量化(去掉了大量机械连接装置) 、功能布置更加灵活、有利于车辆不断迭代新功能(即OTA升级)、控制功能响应速度更快 、安全冗余 。
线控底盘作为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必要条件”,渗透率正快速提升,市场前景明朗。同时,各细分赛道也为汽车设计和智能化带来更多发展空间,成为“国产化”突围的高潜领域 。
01 细分赛道扩容:“制动”渗透快 ,“悬架”价值大,“转向”是下一风口
线控底盘主要有五个技术细分板块 ,分别为线控制动、线控转向 、线控悬架、线控油门 、线控换挡。线控油门、线控换挡普及率已经非常高,另外三个则是行业的黄金赛道。
线控制动 、线控转向是自动驾驶的刚需 ,线控悬架属于改善性技术 ,主要用于提升舒适性。目前 ,受限于技术壁垒及上车成本,三者整体仍处于量产的初期阶段。
线控底盘供应商同驭汽车创始人 、董事长兼总经理舒强告诉搜狐汽车:“当前线控制动渗透率大概在3%” ,据了解 ,线控悬架渗透率还未达3% ,线控转向几乎尚未规模化量产 。
同驭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舒强
分别来看,“线控制动”增量最大,在新能源车上应用很快,是当下线控底盘最有潜力的细分赛道。
一方面 ,新能源车可以做到制动能量回收 ,能提升车辆续航里程 。另一方面 ,虽然线控制动比传统刹车系统的成本高 ,但前述优势能让电池耗电量减少,这个帐算过来可以使整车的成本下降。
“线控转向”到L3自动驾驶之后会成为刚需,是舒强口中的下一个风口 。
底盘转向制动技术难度高,需要按照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发出来的指令实现横向纵向的精准控制,并且还要满足人驾跟汽车自驾之间切换的安全控制。
现阶段是电动助力转向(EPS) ,只能满足L1 、L2阶段的自动驾驶 。L3级以上对车辆的线控程度要求更高 ,方向盘到车轮要实现机器解耦,要有真正的线控转向技术(SBW)。
随着L3自动驾驶的普及 ,线控转向会逐步提升渗透率,舒强认为将会从高端车率先应用起来,“10年时间 ,线控转向的渗透率会占到50%”。
“线控悬架”在高端消费市场上价值空间大,成为高端车的新卖点 ,车企甚至“降价增配” 。
线控悬架目前是半主动悬架、空气悬架、主动悬架三项并跑 ,简单来说 ,半主动让车“可软可硬” ,空气悬架可以“升高降低”,全主动悬架是行业当前最顶尖的电控悬架技术,能做到实时调节高低、软硬。
目前市场上80%、90%还是半主动悬架 ,空气悬架则主要应用在30万以上的车型。
未来上车应用如何,上海淅减汽车悬架有限公司是国内悬架减震最大的供应商,总经理刘向在接受搜狐汽车采访时表示 ,“新能源汽车空气悬架的单车价值在1.5万-2万元 ,未来可能不会标配 ,半主动可能会成为标配,它可以做到14 、15万的车都可以配。”
全主动悬架还在研发阶段,基本配备在150万以上的车型 。也有一些相关功能试水,刘向介绍到 :“淅减现在做的一个项目 ,结合高精度地图 ,行驶在固定场景、固定地点的时候 ,车辆会记住悬架的高低,实现类似车辆自动升高的个性化功能,这个会给客户带来收益 。”
上海淅减汽车悬架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向
02 供应市场现状 :外商仍是主导 国产化供应黏性更强、替代加速
线控制动、转向已经成为主机厂除电池以外最关注的供应链系统 ,但底盘产业链也是曾经的“卡脖”领域,当前市场也仍被外商握在手里。
搜狐汽车从几家国内供应商口中了解到 ,线控制动在2017年前国产份额为几乎为零,近几年有所发展,但目前依旧是国外供应商占大头。空气悬架全球来讲国外占大头,中国市场这两年做得比较快、上车便宜 ,份额能占到接近五五开 。
“我估计也就是5-10年 ,在线控制动领域,国产化很可能会达到50% ,跟国外分庭抗礼 。”舒强透露,同驭汽车在线控制动领域进展比较快 ,基本上跟国际厂家处于同一速度,属于并跑的状态。
“随着国内底盘的发展,国内供应商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应该会逐步取代国外供应商的市场份额 。”比博斯特(上海)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专注做智能线控底盘 ,其联合创始人兼副总经理谢金泽也表达了对线控底盘国产化的高预期 。
比博斯特属于线控底盘领域的后起之秀,成立两年就已经建有北京、上海两个研发中心以及南通一个生产基地,今年二季度交付智能制动产品超5万套 ,2023年出货预计近30万套 ,客户包括蔚来、零跑 、东风 、五菱、吉利 、长城、北汽、海外车企等。
不难看出,发展窗口期给中国供应商带来成长空间。同时,中国供应商的优势也给自身创造了突围的机会 。
在谢金泽看来 ,优势一,整车厂打破了传统Tier1黑盒交付模式 ,国内供应商可以跟主机厂做联合开发 ,更加有黏性。
优势二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主机厂产品迭代速度很快,需要供应商缩短开发周期,国内供应商响应非常快,而国外供应商由于平台化产品、技术,很难突破开发周期。
优势三,以比博斯特为例 ,公司用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基本上跟博世一样 ,可以拿到跟博世同样的供应量、品控、成本 ,产品也具备高安全与品控。
优势四 ,国内供应商可以解决一些缺芯保供的问题 ,不仅会用国外供应商的主流方案,还会采用国内功能安全等级很高的芯片做新方案的设计,打破开发束缚。
除此之外,国内供应商的开发费低于国外供应商,性价比高 。
比博斯特(上海)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谢金泽
大会期间 ,专家和企业纷纷呼吁 ,未来汽车底盘供应体系需要拉动上下游资源共享对接,形成整车厂 、底盘各系统Tier1&二三级零部件供应商、软硬件服务商等全生态圈 。
可以预见,在未来供应生态下国内供应商的优势将更加凸显 。
03 未来趋势:可靠性提升 、集成控制 、性能丰富
未来线控底盘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会议期间多有探讨 。
首先,高可靠性线控会是技术突破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