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 :公众号“桌子的偷走生活观”(ID: zzdshg) 。
九月临近 ,重庆许多学生已经收拾好了行李,母亲准备步入自己憧憬已久的女儿大学生活。
然而,通知就在这即将开学的书冲上热搜为什觉关头,重庆女孩佳佳(化名)的得恐录取通知书,却突然不翼而飞。偷走
令人震惊的重庆是,偷走通知书的母亲不是别人 ,正是女儿佳佳的亲生母亲。
事情,通知还要从今年的书冲上热搜为什觉7月26日说起 。
那一天,得恐是偷走17岁的佳佳实现梦想的日子 。
对舞台艺术充满热爱的她,收到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佳佳报考的是中戏的戏剧教育专业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招生简章 ,这个专业并不是艺考专业 ,换句话说,她是完全凭借文化分数考进去的 ,可以说是相当优秀。
孩子考取理想的学校 ,原本放在任何家庭里都应该是值得庆祝的大喜事。
然而,佳佳的母亲却没有半点为女儿开心的意思 。
原来,她很久以前就已经为佳佳规划好了“完美人生”,希望她一辈子留在重庆 ,成为一名老师 ,过上平凡而稳定的生活。
可现在,自己亲手养大的女儿,居然胆敢不听自己的话,坚持要去北京上大学 ,这还了得?
于是 ,填写志愿期间,她们爆发了许多次争吵,无论佳佳如何哀求、争辩 ,她都不为所动,千方百计地阻挠佳佳报考中戏 ,要求她填报重庆本地的学校 。
最终,佳佳只能偷偷溜去网吧修改志愿。
明明是选择自己的今后人生路的关键时刻 ,却要像做贼一样防着家人 ,对一个17岁的女孩来说,这是何等的心酸?
随着通知书的到来 ,佳佳本以为“生米煮成熟饭” ,母亲也不会再闹。
但万万没想到 ,她还是低估了母亲的固执和控制欲 。
在距离入学只剩11天时 ,母亲报停了佳佳的手机号,并且将她的通知书、各类证件和银行卡全部偷走,只留下了一张写着“对不起”三个大字的纸条。
慌乱的佳佳马上联系妈妈,得到的却只有冰冷的关机提示音 ,就连一众亲戚也都不知道她去了哪里 。
见过太多“釜底抽薪”的诡计,可亲生母亲对女儿用 ,还真是头一回见 。
自己最看重的梦想遭到最亲近的人的扼杀与背叛,我无法想象,在看到那张纸条时,佳佳的心情到底有多么冰凉 ,多么绝望。
事实上 ,母亲已经不是第一次掌控佳佳的人生了。
在《人物》杂志的采访里 ,佳佳曾提到过 ,母亲对自己的生活几乎是全方位的掌控 。
她不准佳佳住读,不准佳佳吃学校食堂的饭菜,经常辱骂殴打佳佳,即使学校离家很远,她也要在学校边上租房子陪读。
生在重庆 ,她却不允许佳佳吃一点辣 ,也不允许佳佳和朋友出去玩 ,导致整个初中佳佳都没有再交朋友。
在母亲无死角的控制和监视之下,佳佳前17年的人生一直都活得小心翼翼 、战战兢兢,只要待在家里 ,她就会神经紧绷 。
母亲本以为自己“为女儿而活”的付出能得到女儿的理解,可女儿却做梦都想逃离她的掌控。
目前 ,佳佳已经通过网友的帮助联系到了中戏招生办 ,对方明确表示特事特办,只要她报道那天准时到校就可以了 。
佳佳的故事看似暂时有了一个好的结局,但看完整件事来龙去脉的我,心里却还是无法平静 。
在小红书的原贴里,佳佳曾阐述过母亲不愿意让自己去上中戏的几个理由:
“离家太远” 、“戏子不上台面”、“当老师不用看人脸色”......
这三条理由 ,看上去言之凿凿 。
可仔细一想,这里面的任何一条 ,有问过佳佳的想法 、考虑过佳佳的感受吗 ?
这位母亲口口声声说着爱女儿 ,但从头到尾,我看见的都只有满满的控制欲 ,体会到的也只有荒诞和溺水般的窒息。
不光是我 ,在新闻评论区里,你也能看到无数愤怒的网友对佳佳母亲的口诛笔伐 。
明明可以心平气和地和女儿商量,为什么偏偏要选择了扣留证件然后失踪这种最极端的办法?
明明女儿已经是即将成年人的年龄 ,为什么还要把她当成襁褓中的婴孩一样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她自以为用心良苦 ,却只是感动了自己,留给女儿的只有崩溃和挣扎。
其实不仅仅是佳佳的母亲 ,很多中国父母都是这样,把自己的掌控欲 ,错当成了爱和教育 。
嘴上说着“为你好”、“我爱你” ,心里想的却是“这样做”、“听我的” 。
控制欲 ,就像是一条未曾剪断的脐带 ,会给孩子的一生都系上最沉重的枷锁 ,也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
父母的控制欲,对孩子来说究竟有多可怕 ?
在各个网络平台上,吐槽父母控制欲过强的帖子,数不胜数 。
在那些帖子里,你能看到无数孩子和曾经的孩子的痛苦和绝望。
“小时候以为长大了就好了,长大后觉得可能只有死了才好吧。”
“把父母哄得开开心心的 ,心里却难受得揪成一团,跟他们说话有时想自杀 。”
“转头控制自己生下的儿女 ,仿佛是握住了最好的筹码 ,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撕扯中碎裂。”
“我今年34岁 ,已独立生活了10年 ,但至今听到父母喊我的名字,我仍然会感到恐惧 。”
所有这些被父母过度控制的孩子,其实都存在着共同点 。
在他们那个年龄,大多数没有反抗的能力,于是只能忍受父母不断地入侵 。
因为父母替他们决定了一切 ,所以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藏起自己的愿望,去过自己根本不愿过的人生,期待着有朝一日毫不留恋地逃离 ,却无人理解他们的恨。
在父母无死角地监视之下,他们甚至连一个发泄情绪的出口都没有,于是只好伪装自己的情绪,把所有的崩溃都藏进心底。
长此以往,他们的精神也变得匮乏贫瘠 ,只能看着自己一步步陷入到抑郁和濒临崩溃的地步 ,却又无可奈何 。
心理学家李雪说过一句话:“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 ,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 ,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而被父母的控制欲入侵的人生,也不仅仅是最痛苦的人生,更是最危险的人生。
由于和父母实力上的差距,在叛逆和反抗中受伤的往往是孩子,最终他们只能不断地向内攻击自我 ,甚至走上极端去发泄心中的恨意。
比如那位在30岁选择自杀的研究生杨元元 。
在生前 ,她的母亲一直在插手她的人生规划 ,不停地让她改志愿、换工作 ,阻挠她的社交,甚至女儿去哪里上学,她都要跟去宿舍与女儿同住。
在母亲畸形到变态的掌控之下崩溃的她,最终在留下一句“我想活出我自己的样子”的遗言之后 ,决绝地在盥洗室里自缢身亡。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一位23岁的女孩因为被母亲长年累月地逼婚而崩溃 ,最终选择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还有2020年5月 ,山东一位15岁的女儿,因为受不了母亲长年对自己的掌控和严厉的管教,亲手用绳子勒死了母亲。
纵观这些悲剧事件里的父母,在他们看来,自己是在为孩子铺设通向美好未来的轨道 ,却从没想过在孩子眼里,他们早就已经化身成了吞噬他们未来的巨兽 。
鲁迅在《随感录》里写过 :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作人,长大以后也成不了人。
那些由控制欲带来的 ,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压力,就像蛊毒一样在孩子的身体里生长 ,终有一天会爆发开来,将他们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
《奇葩说》里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辩题:如果能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要定制吗 ?
这期节目里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来自黄执中 。
他说:“什么是完美人生?那就是在人生的时时刻刻,尽可能地保有最多的选择权 。”
而很多充满控制欲的父母“为了孩子好”的行为 ,恰恰就是剥夺了孩子所有的选择权 。
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完美”,却忽略了有选择实际上也是“完美”的一环。
孩子成长的过程 ,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 。这一路上 ,遭遇挫折也好 ,不慎碰壁也罢,都是孩子做出选择 ,逐渐成熟的机会。
所以 ,我们父母和孩子之间最重要的一堂课,就是放手和成全,把做选择的权利还给他们。
在把他们当成儿子/女儿之前,他们首先理当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对他们进行教育之前 ,我们首先应该认为他们是独立的个人,而不是谁的孩子 。
爱的本质是尊重 ,而非控制 。
我们给了孩子生命,并不代表我们就能控制孩子的人生。
真正的父母之爱 ,应该是及时地牵好手,也适时地放开手 。
◇ 参考资料 :
百家号 :
@人物《妈妈偷走了我的录取通知书》
@洛洛神侃《为阻止女儿上中戏,亲妈偷走录取通知书后失联,女儿崩溃求助网友》
抖音:@云上深夜快递
微博 :@齐鲁晚报
推荐阅读
深度 :社会经济增长的平缓 ,将敲响应试教育的丧钟
叶圣陶20句箴言告诉老师 ,真正的教育原来是……
为什么中国足球没戏?看看中国教育就知道了 !
文末留言功能已开通,欢迎大家点击右下角,畅所欲言!
作者丨桌子 ,身高1.85米 ,有八块腹肌的兼职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 ,个人微信公众号 :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邮箱2285912268@qq.com 。
编辑丨Lily